当前位置:首页 > 努力达记 > 正文内容

易中天《闲话中国人》:让你更懂中华文化

努力达3年前 (2022-03-16)努力达记

第一次知道易中天先生,看他在央视《百家讲坛》讲演的《品三国》,非常生动有趣。至此开始关注他的所有动态,一有新的节目或者书籍,努力达就会赶紧了解一番。最近博主迷上了易先生的品读中国系列之《闲话中国人》,花了两周时间看完,最大的感受就是:可以让人更懂中华文化。

易中天《闲话中国人》:让你更懂中华文化——努力达

努力达是出地铁站时看到一个小型图书馆,上面赫然展示着这本《闲话中国人》。而且30本内免费读,果断将它借出带回家好好品读。书中列举出九种文化现象进行讨论,现象虽有九种,但九九归一,目的却只有一个,就是要揭示出中国文化最核心最深层的秘密。

《闲话中国人》揭示出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,而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是个体意识。不同民族的文化或生活方式,总是体现着这个民族的文化性格。

比方说,中国人见面鞠躬作揖,是因为中国人的性格“内向”;西方人见面握手拥抱,则是因为西方人的性格“外向”。

外向,所以伸出手去握别人的手;内向,所以伸出手握自己的手。这就正如中国人吃饭用筷子夹,是向内用力;西方人吃饭用叉子戳,是向外用力。

一向外,一向内。故西方文化的象征物是十字架,中国文化的象征物是太极图,一个从一点出发向四面扩展,一个由两极构成在圈内互动。

这就十分有趣了,一个进餐方式(筷子叉子),一个交际方式(握手作揖),表面上看风马牛不相及,却居然有着内在的心理联系。

再比如火锅的例子,火锅热表示“亲热”;火锅圆表示“团圆”;火锅用汤水处理原料表示“以柔克刚”;火锅不拒荤腥,不嫌寒素,用料不分南北,调味不拒东西,山珍、海味、河鲜、时菜、豆腐、粉条、来者不拒,一律均可入锅,表示“兼济天下”;火锅荤素杂糅,五味俱全,主料配料,味相渗透,又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。

更重要的是,火锅能最为形象直观地体现“在同一口锅里吃饭”这样一层深刻的意义,是不折不扣的“共食”。更何况这种“共食”不带强制性,正可谓“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”的那样一种生动活泼的局面。所以北至东北,南到广州,西入川滇,东达江浙,几乎无不爱吃火锅。

光看了这两个例子,就觉得非常好玩,可读性还是不错的。此外,书中还有很多觉得说的在理的句子,随便分享一些《闲话中国人》经典语句摘抄如下:

1、正所谓“筷儿尖尖,碟儿圆圆,酒杯一端,政策放宽”。所以好些个事情,就非得靠请客吃饭去解决不可。

2、中国人的服饰之道,就可以总结为三句话:重人前而轻人后,重外衣而轻内衣,重礼服而轻便服。

3、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?就因为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群体意识。依照群体意识,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个人,而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。

4、事实上,在中国传统社会,结婚从来就不是双方当事人的事,而是他们双方家族的事。

5、烟能打开局面,酒能打破界限。

6、中国父母最关心的,无非是子女的三个问题:教育、工作和婚姻。第一个问题最基本,第二个问题最关键,第三个问题最麻烦。

7、中国社会最关心两个问题。一是要让每个人都有一份职业,有口饭吃,否则便会成为无业游民;二是要让每个人都有一个配偶,有对象,否则便会成为无家浪子。无业游民和无家浪子都是社会的“不稳定因素”。

整本书读下来,让人回到听《品三国》的感觉,通俗易懂,老少咸宜。最让努力达佩服的是,《闲话中国人》是将传统文化基因这个晦涩的内在,通过一系列好玩又有趣的生活小事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,让每个人都能读懂中华文化,并为此感到骄傲自豪!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努力达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butaolu.net/59.html

分享给朋友:

发表评论

访客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